各教学单位、全体任课教师:
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规范教学管理,提高育人实效,现就提升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要求(教学督查重点)如下:
一、强化教学准备
1.大纲更新:开课两周内,完成教学大纲审核与更新(含课程目标对接、内容进度、考核标准),报系、院备案。
2.教案课件:提前备足两周教学量,教案要素齐全(目标、重难点、过程、方法、互动、作业)。课件精简规范,杜绝文字堆砌。
3.内容更新:融入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案例,确保教学内容先进适用。
4.平台应用:课前建立网络教学空间(如超星),上传大纲、课件、参考资源等。
二、规范课堂行为
1.按时守规:教师准点上下课,不无故调停课。提前5分钟到教室准备。
2.以身作则:教态端正,仪表整洁,规范教学仪态。引导学生前排就座。
3.过程管理:采用多维度考核方式(签到、课堂互动、阶段性测验、小组项目等),全面记录学习过程。严禁仅以考勤作为评价依据,需结合学习投入度、任务完成质量等综合评定。
4.设备管理:要求学生手机静音或集中管理,引导用于学习互动。
5.动态预警:实时关注学生异常表现(如连续缺勤、作业质量骤降等),对缺勤超3次或考核不达标者,教师需在72小时内约谈学生,并向学院提交干预报告。
三、深化教学改革
1.多元教学:鼓励采用案例教学、项目驱动、翻转课堂等互动方法,保证学生参与度。
2.AI辅助:推广AI辅助教学及相关工具应用,建设混合课程(在线+面授),确保效果可评。
3.实践指导:提前检查实验设备,加强过程指导,培养学生实践能力。
四、注重育人实效
1.课程思政:结合专业和课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,教案体现融入点。
2.动态反馈: 通过作业/测验及时评估教学效果,灵活调整。每周至少安排1次固定答疑。
3.作业批改:作业批改周期≤1周,测验成绩48小时内反馈,针对性指出改进方向。鼓励使用教学平台实时推送学习分析报告,帮助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。
五、完善评价机制
1.常态听课:校领导、督导、院长等深入课堂听课,教师每学期被听≥1次。
2.信息反馈:发挥校院二级督导和学生信息员作用,定期收集教学建议。
3.教研活动:各基层教学组织每两周组织教学法研讨,交流解决实际问题。
4.结果应用:评教结果与考核评优挂钩;教学问题突出者纳入整改帮扶。
六、毕业班课程专项要求
近期毕业班课程到课率偏低。各学院须全面排查,重点监控连续到课率低于50%的课程,列为“水课预选对象”。后续将在培养方案优化中评估论证,视情况整合或取消开设。
请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建设,教师严守规范,改进教学方法,提升育人成效,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。
湖南工业大学教务处
2025年10月11日